OLED爆发后,产业链也逐渐意识到“国产化”的重要性...
自 2009 年,安卓手机鼻祖 HTC 将三星的 AMOLED 规模应用于手机之后,这种自发光晶体管结构的屏幕便开始逐渐蚕食传统液晶屏幕市场。
相比于传统的 LCD 屏幕,OLED 屏幕的自发光性使其显示效果更加、色彩更鲜明,且材料与工艺要求低于 LCD 屏幕。在市场的推动下,苹果也于 2017 年为 iPhone X 搭载了 AMOLED 屏幕。
36氪近期接触到的「云英谷科技」(简称:云英谷)成立于 2011 年,这是一家以显示驱动芯片及电路板卡研发为主要业务的技术公司,旗下产品包括时序控制芯片、AMOLED 驱动芯片、硅基 OLED、FHD TV TCON 驱动板卡、可定制 FPGA 图像处理板卡等,同时也在为智能硬件供应链客户提供 IP 技术解决方案。
从专利开发到 OLED 驱动芯片
创始人兼 CEO 顾晶告诉36氪,云英谷团队成员大多拥有超过 10 年驱动芯片设计、制造经验的成员,且层位三星提供驱动芯片。在团队的努力下,公司成立的前三年便在屏幕及相关供应链申请了多项专利 ,并为一些供应链顶级厂商提供 IP 授权解决方案,例如日本屏幕厂商夏普便是云英谷的 IP 客户之一。
云英谷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便研发 OLED 驱动芯片?
事实上,手机制造产业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对于整机制造厂或其他下游厂商来说,拥有多年量产实力的厂商基本是合作的第一选项。以手机 SoC 为例,目前安卓阵营的主流厂商绝大多数采用高通骁龙系列处理器,仅有华为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在旗下手机上批量搭载了自研的麒麟芯片。
“手机厂商最关注的并不是企业能否做出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顾晶表示,“比如你做出了一款显示芯片,技术可能已经处于行业头部,但手机厂商仍然会选择已经拥有多年量产实力的公司合作,因为作为创业公司无法向手机厂商证明你的良品率更高、价格更实惠——而行业头部公司的量产实力都能保证这些。”
这些原因使云英谷团队在发展初期选择通过研发专利来提升行业影响力,并为未来发展做储备。
2016 年,以京东方为首的国内显示面板厂商开始研发 OLED 屏幕,由于彼时的云英谷在行业内已经站稳脚跟且拥有技术过硬的研发团队,于是便与京东方合作开始了 OLED 屏幕显示芯片的研发(京东方后续也对云英谷进行了投资)。
此后,更多的手机及其产业链厂商开始发现,OLED 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屏幕品类,例如 2018 年的三星、华为、苹果旗舰手机,绝大部分都采用了 AMOLED 屏幕(OLED 屏幕进阶版)。而 Samsung Display、长江证券(000783)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的数据显示,至 2021 年,OLED 屏幕市场渗透率将达 62%,市场规模将超过 600 亿美元。
2017 年,云英谷开始将研重心转移到了 OLED 屏幕驱动芯片。顾晶表示,公司已与多家客户完成签约,量产版芯片将于年中面世,而搭载这款芯片的手机也将于年内亮相。
从技术研发到生态链建设
除了显示芯片以外,云英谷还开发了一款微型显示芯片,其采用了单晶硅有源驱动背板,具备高分辨率、高级程度、低功耗、体积小等特点,而基于这项技术的微型显示屏的像素密度可达 5640 ppi(手机屏幕约为 300-500 ppi)。
顾晶表示,云英谷微型显示技术的意义更多便在于为未来储备。以 AR/VR 市场为例,其对显示屏的需求便是高分辨率、高刷新率、高对比度、高 PPI,且能够让用户在较低的显示面积中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微信显示技术便有希望解决这些问题。
创始团队为云英谷规划了三个阶段,与厂商合作研发的第一阶段已经实现,第二阶段的产品规模化复制也在进行之中。未来,云英谷希望通过显示芯片及公司积累的各项专利 IP,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并通过收并购构建 OLED 产业生态。
此前,云英谷曾获祥峰投资、中信资本出资的 A 轮融资,京东方的 A+ 轮融资,高通、北极光、鸿泰、小米、维信诺等机构或企业的 B 轮融资;目前,云英谷正在筹备 C 轮融资。
受访者简介
「云英谷」创始人兼 CEO 顾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特聘专家;分别获得清华大学学士与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2012 年创办深圳云英谷科技有限公司,领导和组织新一代高分辨显示屏的开发工作,2013 年入选第九批中央千人计划,当选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杨浦区青联常委,上海杨浦区政协委员。